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陈波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经“新辅助治疗”后的晚期肺癌患者完成了手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即手术切除标本经显微镜检查未发现任何存活的肿瘤细胞。
\n这是该院胸心外科治疗的又一例经“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病例。这一结果不仅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也展示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在积极、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下,部分原本因肿瘤侵犯范围广或淋巴结转移而被认为难以手术或仅能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有望获得根治性切除并实现理想疗效。
\n从“手术受限”到“病理完全缓解”:新辅助治疗创造手术契机
\n白先生(化名)今年62岁,因咳嗽、咳痰半年前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就医,胸部CT显示其左肺下叶有一直径约6厘米的肿块,跨过叶间裂侵犯上叶舌段,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经纤维支气管活检明确为肺鳞癌,初步评估临床分期为ⅢB期。鉴于肿瘤体积大、侵犯邻近结构且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直接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且可能需要做全肺切除。团队审慎评估后,决定采用“新辅助治疗”策略,即先通过药物治疗缩小肿瘤、控制潜在微转移,再行根治性手术,并创造保肺条件。
\n患者肿瘤体积大、侵犯邻近结构且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图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
\n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进行的系统性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消灭微转移灶,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机会,是局部晚期实体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白先生的病情,该院肿瘤科、胸心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制定了个体化方案,3周期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肺部原发肿瘤显著缩小,受侵犯的肺动脉已显露,达到“可手术切除”标准。
\n手术成功与病理完全缓解:疗效的重要里程碑
\n完成术前评估后,团队为白先生制定了肺功能训练方案,限期实施了单孔胸腔镜下左肺下叶联合左上肺舌段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支气管成形术。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少,保留了左上肺固有段,术后第一天即活动自如,肺功能良好,复查胸部CT见余肺复张良好,成形支气管通畅,顺利康复出院。
\n在实体瘤治疗中,pCR被视为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和积极预后因素。达到pCR意味着在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标本中未检测到存活的肿瘤细胞,通常提示患者复发风险显著降低。对于肺癌患者而言,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80%,远高于未达到pCR者。
\n需要强调的是,即便达到pCR,患者仍需根据指南规范完成术后辅助治疗(可能包括继续免疫维持治疗等),并接受终身规律随访,以监测复发风险和进行长期管理。
\n晚期肺癌治疗新进展:免疫联合治疗提升治愈潜力
\n白先生的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多项国际大型临床研究(如CheckMate 816、KEYNOTE-671等)均证实,对于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相比于单纯化疗能显著提高pCR率(联合治疗组pCR率约24%,单纯化疗组约6%),并显著改善无事件生存期,且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控。
\n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普及和方案优化,越来越多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实现了肿瘤降期,从而重新获得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据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最新数据,可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此类联合新辅助治疗,5年生存率已突破50%,较过去十年单纯化疗时代的生存率提升了超过20个百分点,展现了实现长期生存乃至“临床治愈”的潜力。
\n陈波主任表示,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在持续改写晚期癌症的治疗格局。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而言,不再等同于无法治疗的绝症。通过坚持规范化诊疗路径,在多学科团队协作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完全有可能实现肿瘤的有效控制、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从而有助于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资讯)
\n(文/覃春阳)
\n原标题:晚期肺癌绝境重生:新辅助治疗+手术 实现“癌细胞清零”
哈尔滨配资公司,炒股开户公司,网络在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