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少派林 深功出巧匠·苦练出真功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一指禅气功点穴术原本是佛门的一种点穴方法,它以一指禅气功为基础,练习者需先练就深厚扎实的内功,再经过一定的步法及单操手等训练,方可将其用于实战技击。若同时练习其他一些功法,还能运用点穴治病,或用于点穴技击后的解救,这一点也需了解。该点穴技击术的特点是点穴力量深透、技击性强,实战时稍有不慎就可能置对方于死地,因此一直是佛门不传之秘。所谓“不传之秘”,并非绝对保密不示人,而是不轻易传授给他人。王选杰先生自幼跟随京师华严寺月朗禅师学习禅学,深受老禅师喜爱,于是被传授一指禅气功及点穴技击、点穴按摩之术,并得到了全部真传。之后,王选杰先生又追随王芗斋先生学习大成拳,长期伴随左右,被收为“关山门”弟子,继承其衣钵,全面掌握了大成拳,被誉为当代大成门的“中兴之主”,这与他早年所学的禅学、禅学气功及点穴术密不可分。因此,在王选杰先生的弟子中,除了全部学习大成拳外,还有部分弟子同时练习一指禅气功及点穴技击、点穴按摩之术。一指禅气功属于禅宗功法,其理论基础是初祖达摩大师所传的禅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与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提出的“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有着相似之处。此外,一指禅气功的练法有多种,初学者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练习目的选择其中一种,待日久功深后便可触类旁通,全面掌握,这一点与大成拳的功法也极为相似。一指禅气功点穴术最早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当年王芗斋先生南下时,路过少林寺,曾与行林禅师相会,得知当时寺中只有行林禅师一人通晓此功法,且该功法非品行高尚之人不传授。一指禅气功最初因以站立练功为主,所以又称“立禅功”,开始主要用于技击实战。由于手指与人接触的面积很小,在强大内功的催动下,手指触碰敌方身体就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长期练习此功的人,双目藏神,神意舒展,目光锐利如电,对方一见便胆战心惊,先在精神上受制于人,因此交手时必定会失败。一指禅气功以桩功练习为主,桩法主要有基础桩和力量桩两种。基础桩的主要作用是使周身放松、神意内敛、经络通畅、气贯周身;力量桩则是在基础桩的基础上,使练习者自身产生强大的内力,神意舒展,气贯指端,意念能透达敌方背部。一、基础桩功首先立正站稳,心平气和,面对宇宙凝神静气,然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周身放松,头顶向上竖直,尾闾保持中正,臀部微微后坐,背部略微后靠,膝部稍弯曲。接着双手抬起,置于胸前,肩部撑开,肘部横展,五指分开,掌心向下,呈抓球状;双手距离身体约一尺,两手指端间距约三拳。注意呼吸要顺其自然,绝不可人为调整。但日久功深后,自然能达到呼吸绵绵若存、似有若无的腹式呼吸状态,这种状态需自然形成,即所谓“不求自得”。平时练功时,最好能忘掉呼吸,也就是“忘息”。意念中想象双手各抓着一个纸球,既不能用力把纸球抓破,也不能让纸球脱落,即要“用意不用力”;而且用意也不可过于执着,应在似有若无、若即若离的状态中把握火候(图1)。图片
二、力量桩功基本姿势与基础桩相同,先按基础桩的姿势站好,然后臀部再进一步下坐,同时双膝自然弯曲的幅度加大,双手可略微用力,但手腕以上的身体绝不可用丝毫拙力。呼吸仍保持自然,不可刻意做作。意念中想象双手各抓着一个铁球,铁球的重量由轻到重,根据自身情况掌握,以舒适自然、轻松得力为度。日久之后,会感觉双手沉重、目光含蓄、周身仿佛与大气相互呼应,有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感觉,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之后可逐渐想象双手各按住一只幼虎的头,防止幼虎逃脱,而幼虎会做不规则运动,练习者则以大无畏的精神应对。久而久之,便会有擒龙伏虎的气势,神意舒展,意念能透达敌方背部,任何目标都无法逃脱。以上两种桩功中,食指可微微挑起(图2)。图片
三、鹤形步双脚呈稍息姿势站立,左脚在前,重心放在两脚之间稍偏后侧,双脚相距约一步半。然后双手抬起,分别向左右伸出,呈微握拳状,食指挑起,指向外前方;双手略高于肩,肩部撑开,肘部要横展,同时肘尖又有向下松垂的感觉,如同仙鹤振翅欲飞。如此凝神定意片刻后,缓缓提起右脚,要做到以胯带动膝盖,以膝盖带动脚,足底与地面平行,脚在空中的移动路线呈弧形;脚抬起至最高点时,大腿仍与地面平行。注意右脚向前迈进时应贴近左小腿,即“磨胫”之意。当右脚落地后,再抬起左脚做同样的动作,如此向前行进,一般不主张做退步练习(图3、4、5)。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单操手1、正步穿指自然站立,周身放松,双脚平行分开,约与肩同宽,上身保持中正,头顶向上竖直,双膝微曲。双手自然抬起,向前平伸,高度与鼻子平齐,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护住身体中线;肩部微微撑开,双肘微微下坠,双手呈微握拳状,食指向上挑起,指向前方;前手距离鼻尖约一尺,双手间距约三寸多。如此静默片刻后,右手从左手下方向前穿行而出,同时左手向回抽拉,变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的姿势,双手仍能护住身体中线,身体呈微斜状,右肩在前。随后左手再从右手下方向前穿出,恢复左手在前的姿势,右手同时向回抽拉,如此交替练习。注意双手要缓缓移动,周身放松,不可用丝毫拙力,但精神要专注真切,如同面对强大敌人,而自身精神舒展,双手有插入海角的意念(图6、7)。图片
图片
2、斜步穿指双脚呈稍息姿势站好,左脚在前,身体重量分配为前三后七。身体微微倾斜,左肩在前,头顶向上竖直,臀部似坐非坐,双膝略弯曲。双手抬起,仍与鼻子同高,掌心相对;左手距离鼻尖约一尺,右手距离左手约半尺。如此静默片刻后,右手从左手下方向前穿出,同时左手拉回,变成右手在前的姿势,双手仍护住身体中线。之后左手再从右手下方向前穿出,恢复原状。手部的握拳方式及食指的要领与正步穿指相同。练习要领是身体微斜,以腰带动身体运动,以身体催动肩部,以肩部带动肘部,以肘部带动手部,使力量传达到指端,形成协调的整体运动(图8、9)。图片
图片
五、用法举例1、正步穿指之用法假设对方用左拳击打头部和面部,练习者可用左手向上迎接,同时右手从左手下方穿出,点击对方章门等穴位;如果时机和姿势得当,也可用右脚以鹤形步踩踏对方左脚,但不可勉强为之(图10)。图片
若对方用右拳击打头部和面部,练习者仍用左手向上接住对方来手,同时右手从左手下方穿出,可点击对方头面部的迎堂、人中等穴位(图11)。图片
2、斜步穿指之用法对方若用左拳击打头部和面部,练习者可用左手迎接并向左侧外侧拨化(以左脚在前为例,下同),右手从左手下方穿出,可点击对方哑门等穴位(图12)。图片
对方若用右拳击打头部和面部,练习者仍用左手迎接,同时右手从左手下方穿出,可点击对方膻中穴等(图13)。图片
上述用法仅为举例说明,不可拘泥执着。步法也应灵活多变,不必执着于固定穴位,要知道全身无处不是穴位,功夫练到一定程度,手指触碰任何部位都能使力量透达敌方身体。而且不必局限于用指头点穴,可将指变拳、将拳变掌,随心所欲,不可自我束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哈尔滨配资公司,炒股开户公司,网络在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