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施压北约军费风波
6月25号,北约峰会正式开幕了。没想到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上来就放了个“大招”——他要求所有北约成员国把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这话说出来,现场直接炸锅了。
西班牙、比利时这些国家当场就表示反对,而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干脆一个都没来,集体“缺席”了。
就在大家还在琢磨特朗普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北约秘书长吕特却突然在公开场合叫特朗普“爸爸”,还私下里对他各种夸赞,这下子可真是让外界大吃一惊。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特朗普会提出这么苛刻的要求?他又凭什么让吕特这么低声下气地讨好他?北约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切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政治博弈呢?
特朗普要求盟友增加军费
特朗普的要求来得一点都没有铺垫,但其实也挺让人预料到的。早在他第一次当总统的时候,就一直质疑北约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甚至说过要退出北约。现在他又回到白宫了,还是那个“孤立主义”的老样子,继续让盟友们自己掏腰包。
这次他更过分了,直接要求盟友把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可他自己国家的军费才占GDP的3.4%。这不就是典型的“双标”吗?一边要求别人多出钱,自己却不愿意多承担。
北约军费分摊矛盾
以西班牙为例,按现在的GDP来算,每年得再多掏600亿欧元,这差不多是他们教育预算的两倍。比利时和卢森堡更是直接说承受不了,意大利前总理孔特甚至说这是“经济自杀”。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说了,这会直接把欧洲本来就不太景气的财政压垮。
特朗普的想法挺简单——美国在北约身上已经出钱太多了,现在该轮到别人出钱了。但问题在于,北约可不是美国的私人企业,它是一个多边的安全合作组织。要是硬要搞一些不公平的条款,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信任也会被一点点消耗掉。
欧洲盟友暗藏分歧
加拿大和西班牙很快就公开表示反对这个提议。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更是直接缺席了这次会议,看起来大家好像挺团结的峰会,其实背后早就暗藏分歧。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吕特居然在峰会期间透露,自己以前私下里还跟特朗普“套近乎”,甚至叫他“爸爸”。
这话说出来可真是炸锅了,立刻在西方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成了大家的笑料。虽然吕特后来赶紧解释说“只是个比喻”,但白宫随后发的宣传片标题却直接用了“爸爸回来了”,这下可真是啪啪打脸。看来,在美国眼里,欧洲国家已经不只是“盟友”了,更像是“跟班”了吧。
吕特讨好失策,北约信誉受损
吕特这番操作不仅丢了分,还让北约内部有点下不来台。他还搞了个所谓的“折中方案”:把3.5%的军费花在传统军事上,剩下的1.5%用来搞网络安全和太空防御。结果呢,法国、德国这些大国根本没买账。欧洲国家普遍觉得,这其实就是换个说法,还是在默认接受现状,没什么实质改变。
吕特这么卖力讨好,其实背后是担心自己在北约里没地位了。他想通过迎合特朗普来保住自己的位置,可惜美国并不领情。特朗普在飞往海牙的路上就撂下一句:“第五条款的意思可以有很多种。”这句话直接动摇了北约最核心的集体防御承诺,也让整个组织的信誉受到了冲击。
欧洲再武装与核独立
欧洲国家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这意味着,一旦他们遭到攻击,美国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义不容辞地保护他们了。德国和法国开始加快“欧洲再武装”的步伐,四年之内要投入8000亿欧元,目的就是想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更让人意外的是,法国总统甚至提出,用法国自己的核武器来取代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
这次峰会的冷清,并不是因为会场里没人,而是外面少了两位重要人物——日本和韩国的领导人一个都没来,理由都是“中东局势紧张”“国内有事”,看起来都有点推脱的意思。
韩日寻求多元化合作
有趣的是,韩国国会的代表团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中国访问,还专门去考察了华为和宁德时代。这明显释放出一个信号:韩国正在慢慢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开始寻求更多元化的合作方向。
日本这边也是心思不少。新上任的首相石破茂,一上台就两次给中国写亲笔信,明显是想缓和中日之间的关系。这次他没去参加北约峰会,也可以说是表达对美国的一种不满。这也反映出,亚太地区的盟友对北约“全球化”的战略,已经开始有些不满了。
吕特抹黑中国,北约干涉台海
吕特在峰会前的发布会上又开始拿中国说事,说什么中国军工对欧洲有“巨大影响”。更离谱的是,他还胡说如果台海出事,中国肯定会拉上俄罗斯来牵制欧洲。这完全是无中生有、毫无逻辑的臆测。台海问题根本就是中国的内政,和北约一点关系都没有,北约有什么资格插手?
吕特这番话其实就是借题发挥,想把涉华议题和欧洲的防务问题绑在一起,好为以后军费上涨找借口。而特朗普听到这些话后特别满意,甚至在峰会上还夸这次会议“棒极了”,明显是觉得他在这场较量中占了上风。
北约峰会暴露内部分歧
但事实真的像表面那样吗?虽然会议最后通过了将军费提升到GDP 5%的声明,但欧洲多个国家其实还是保留了灵活执行的权利。比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拒绝签署这份联合声明,结果最终文件里“所有盟国”被悄悄改成了“盟国”,这小小的改动,其实已经暴露了北约内部的分歧和裂痕,根本藏不住。
而乌克兰在这次峰会上,简直成了“边缘人物”,处境更加尴尬。总统泽连斯基不仅被排除在正式会议之外,只能会后偷偷跟特朗普见了一面。更关键的是,最终的声明里既没有谴责俄罗斯,也没有提到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具体路线。这说明,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现在确实有点降温了。
北约的内部分裂与矛盾
特朗普的算盘,其实就是想把欧洲的安全责任推给欧洲自己,好让美国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但欧洲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美国在亚太搞“印太战略”,却让欧洲死守东欧这条线,这种安排根本就撑不了多久。
像北溪2号这个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虽然美国一直制裁,但德国还是坚持推进,就是想保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现在北约的情况,就像一位欧洲外交官说的:“我们看起来好像更强大了,其实只是吵得更厉害。”媒体也忍不住问:“北约的团结,是真有实力,还是只是声势大?”从最近峰会上那乱糟糟的场面来看,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北约根基松动
其实,特朗普提出的“5%军费令”就像一块试金石,真正考验的是北约内部的忠诚度和裂痕到底有多大。欧洲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和美国的关系,日本和韩国也在努力寻找新的平衡点。而曾经在冷战时期风光无限的北约,现在却在一次次的政治闹剧中慢慢疏远。
特朗普可以不在乎,吕特也还能继续低声下气地讨好,但北约的根基,其实已经开始松动了。当越来越多的国家敢于对美国说“不”,当越来越多的盟友选择保持距离,这个以“集体防御”为名的组织,迟早要经历一次彻底的改变和重组。
多边合作共创未来
未来的世界,不会再是某个国家独自唱主角,而是大家坐在一起,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多边舞台。如果北约还不能看清这个大趋势,迟早会被历史的潮流给淘汰掉。而中国,一直是个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会继续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哈尔滨配资公司,炒股开户公司,网络在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